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2018-06-20 14:28:51 來源: 海南省招標投標協會
國辦發〔2016〕68號?xml:namespace>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xml:namespace>
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
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消費品生產、消費和貿易大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明顯增強。但是,消費品標準和質量還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呈現較為明顯的供需錯配,消費品供給結構不合理,品牌競爭力不強,消費環境有待改善,國內消費信心不足,制約國內消費增長,甚至造成消費外流。為深化消費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水平,確保消費品質量安全,擴大有效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夯實消費品工業發展根基,推動“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有力推動“中國制造2025”順利實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制定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堅持開放融合。鼓勵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消費者更好地參與標準化和質量工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和質量管理工作,加快消費品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
二、主要任務
(一)家用電器。
提高消費品標準市場供給能力。支持社會團體和企業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需求,大力發展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增加標準有效供給。重點扶持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運行規范、消費者認可的社會團體制定團體標準,推動技術水平高的團體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二)優化標準供給結構。
(三)發揮企業質量主體作用。
(四)夯實消費品工業質量基礎。
(五)加強消費品品牌建設。
強化品牌保護。建立健全品牌保護機制,堅持品牌建設與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加大對消費品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推動建立企業自我保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三位一體的品牌保護體系,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加大打擊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力度。
(六)改善優化市場環境。
加強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增加消費品質量信息供給,減少市場信息不對稱。搭建統一的消費品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為消費者提供消費品質量監督檢查、質量比對、消費警示等產品質量信息,為消費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質量信息大數據查詢服務。鼓勵第三方社會組織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質量信息服務。
強化消費維權保護。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懲罰性賠償、質量擔保、銷售者先行賠付和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保險等制度。在消費集中的重點場所建立消費爭議快速處理綠色通道,促進消費糾紛就近投訴化解。鼓勵鄉鎮(街道)設立消費維權窗口,促進城鄉消費維權公共服務均等化。明確消費者訴訟簡易處理程序,完善公益訴訟制度,擴大公益訴訟主體范圍,支持社會中介組織和第三方機構為消費者提供維權援助,降低消費維權成本。
(七)保障消費品質量安全。
構建消費品質量共治格局。深入開展消費者質量安全教育,激發公眾質量安全意識,提高公眾消費維權能力。健全公眾參與監督激勵機制,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建立商會、協會、中介組織和新聞媒體共同參與的社會監督機制,形成企業規范、行業自律、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的多元共治格局。
(八)提升進出口消費品質量。
三、重點領域
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繼續開展食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等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及檢測方法、嬰幼兒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營養強化劑和食品生產經營過程衛生要求等強制性安全標準制修訂工作。加大食品和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強化食品相關產品風險與傷害監測,根據不同材質開展食品相關產品風險評估,并視評估情況調整許可目錄和許可實施細則,逐步提升準入門檻,及時發布消費預警,調動行業協會、消費者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食品安全監管,形成全社會共治格局,有效遏制食品安全事件,確保放心消費,促進健康中國建設。
四、保障措施
加強質量人才培養。深化教育教學制度改革,強化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建立健全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機制。鼓勵和支持行業協會、高等院校設立標準化和質量管理相關研究機構,培養高素質標準化和質量人才。推出體現技工價值的薪酬制度,健全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和“五險一金”等社會保障制度,提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促進勞動者由普通工人向技能人才轉變。
(轉摘自中國政府網)